大寒到,一个既补阴又养阳的养生法,让寒邪无空子可钻!
2018年1月20日
人们常说,“大寒大寒,防风御寒”,足见大寒节气的寒冷,这时稍不注意就可能会生病。大寒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,今年的大寒有两大特点:
寒之逆极:大寒到立春这段时间多半是一年中较冷的时候,一九二九不出手,三九四九冰上走。
春之始生:由“冬藏”转“春生”的转折时期。
在这样一个寒极春生的时候,我们既要滋阴、也要补阳,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”,让风邪和寒邪没空子可钻的办法有一个:早喝人参黄芪酒,晚服杞菊地黄丸。寥寥数语,凝结着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养生智慧,从大寒到立春都可以使用。
防寒不是穿得多
防好风寒、风邪才安全
大寒处于冬、春交替的时节,因此人们容易遭受风邪和寒邪的侵袭,需要防风御寒。这里说的“防风御寒”不仅是指防止冷风的侵袭、抵御寒冷,更多的是说要防止风邪、寒邪这两种致病因素对人体的入侵。
风邪和寒邪都是中医理论中导致人体生病的外在因素,而冬季是寒邪最活跃的时期,春季则是风邪最活跃的时期,大寒时期这两种情况是此消彼长的,下面两样东西就可以帮助大家~
早喝人参、黄芪酒
养阳
冷天里,吃点热性的东西是可以的,比如羊肉,但是在大寒期间,一些燥热的食物比如辛辣、烧烤类的不宜多吃,以免扰动虚火,而人参黄芪酒就是不错的选择。
泡酒的时候也很简单,黄芪或者人参适量,低度白酒泡制一个月即可。
如果没时间泡制,也可以简化一下:来一点低度的白酒或者米酒,加两片黄芪或者一点人参须在晚上泡好,可以加热,第二天早上喝一点,一整天身上都温暖暖的,阳气就升起来了。
提示:高血压病人属肝阳上亢者,服人参后易引起脑血管意外,建议不吃人参,换用少量的葡萄酒。
此外,要想把风邪、寒邪挡在体外,饮食上可多吃红色蔬果和辛温的食物。红枣、胡萝卜、红苹果等红色蔬果能使人体增加热能,生姜、青葱、洋葱、花椒、桂皮、紫苏叶等辛温食物则有一定温风散寒的效果。
晚服杞菊地黄丸
滋阴
在晚上阴气较盛时服用杞菊地黄丸,可以滋补肾阴和肝阴。
冬天时很多人会“迎风流泪”,被冷风一吹就泪流不止。中医认为这种情况多是肝肾两虚、精血亏耗、招引外风所导致的,吃滋阴固精的杞菊地黄丸,会有不错的效果。
大寒之后要防“三寒”
防肺寒——喝热粥散寒
流鼻涕、咳嗽、头痛……风寒感冒是冬日最常见的毛病。专家指出,症状较轻的,可以选用一些辛温解表、宣肺散寒的食材,清代《惠直堂经验方》中的“神仙粥”就不错。
“一把糯米煮成汤,七根葱白七片姜,熬熟兑入半杯醋,伤风感冒保安康。”温服后上床盖被,微热而出小汗。每日早、晚各1次,连服2天。
防腰寒——双手搓腰暖肾阳
中医介绍,双手搓腰有助于疏通带脉、强壮腰脊和固精益肾。腰部为“带脉”(环绕腰部的经脉)所行之所,特别是脊椎两旁的后腰是肾脏所在位置。肾喜温恶寒,常按摩能温煦肾阳、畅达气血。
防脚寒——做个暖足浴
足浴跟热水洗脚不一样。专家介绍,足浴要注意三点:
第一是温度,水温最好40℃左右,水淹没踝关节处。
第二是时间,每次浸泡20-30分钟,不时添加热水保持水温,泡后皮肤呈微红色为好。
第三是按摩,泡足后擦干,用手按摩足趾和脚掌心2-3分钟。
最后要注意的是,以上三点做完之后最好在半小时内就寝,保证足浴效果。
大寒多按“三穴位”
百会穴——能降血压
百会为督脉之要穴,是诸阳集会之处,与各脏腑经络相通,故有调整阴阳、整体治疗之用。
对于神经系统疾病如神经性头痛、失眠、健忘、目眩等症,循环系统疾病如冠心病、高血压、低血压等,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鼻炎、咽炎、慢性支气管炎、反复呼吸道感染等,都有防治作用。
期门穴——疏心解郁
大寒养生的重点在于调节肝胆经,这样不仅能升发阳气、防风寒,而且能疏散心中郁闷、压抑的情绪。
期门穴为肝经的募穴,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特定穴位,相当于肝的“幕僚”。肝遇到麻烦了,它就会站出来帮“将军之官”出谋划策、排忧解难。中医古籍《伤寒论》里认为此穴为疏泄肝胆的首选穴位,对调理肝脏有很好的效果。
太溪穴——滋润补水
太溪穴位于足内侧,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。可每天按摩2次,每次10分钟。
大寒天气干燥的时候,按揉的时间应该长一些,因为燥易伤阴,多揉一些时间,既可补阴,又可防燥伤阴。按摩太溪穴有滋补肾阴的作用,适用于阴虚体质的人。
大寒喝好“三杯茶”
姜枣茶——温暖全身
姜枣茶自古就是民间温胃祛寒的良方,具有温中散寒、回阳通脉、补血正气、燥湿消炎的功效,饮后能促使血管扩张,暖身驱寒,全身有温热感。
姜枣茶的配方主要有红枣3粒、生姜2片和红糖15g,都是中医养生佳品,各有很好的养生作用。
马蹄茶——生津润燥
绿茶5克,马蹄(荸荠)150克。马蹄去皮放入淡盐水中浸泡10分钟;浸泡好的马蹄榨汁备用;将泡好的绿茶放入马蹄汁中,调匀饮用。每日一次,可生津润燥、清热化痰、开胃消食、通便利尿。
黑茶——扶阳益气
大寒时节,人的新陈代谢会减慢,阳气较弱。这个时候喝些黑茶,可以起到扶阳益气的功效。
为您
推荐
本文转自:国医大师健康(ID:gydsys)
图片来源于互联网
编辑:白晨 // 责编:李雨楠 // 监制:曹畅